吐魯番市托克遜縣夏鄉巴扎爾村,哈力克·買買提一家撫養漢族孩子陶輝二十二載。如今,陶輝成長為新疆軍區某部副連職排長,也全力回饋維吾爾族家庭的撫養恩情。 “這族那族,我們都是中華民族” “幾十年過去了,各族軍民、各族戰友生死相依的團結友愛精神,已深深地植入了我的血脈。”陶輝的養父哈力克·買買提回憶起他當年從軍時的情景,滿臉微笑。 那是1978年,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封住了出山的路。哈力克所在的新疆軍區某邊防團駐地,數十戶哈薩克族牧民及牲畜被困,連隊官兵接到求救電話,火速趕往現場展開救援。 面對被大雪封死的道路,官兵們用鎬刨、用鍬鏟、用手挖,硬是在近1米厚的積雪中開辟出了生命通道。被困的牧民和牲畜得救了,有的官兵的雙手卻磨出了血泡,滲出的鮮血把雪白的手套染得紅紅的;有的官兵腳凍傷了,連襪子都脫不下來…… 哈力克至今還記憶猶新。那一次救災,他的雙腳被凍得失去了知覺,戰友們就輪流把他的雙腳揣在懷里,給他驅寒送暖。“當時如果不是戰友們熱烘烘的胸膛,我的雙腳可能就保不住了。”哈力克說著說著,眼中就噙滿了淚花。 1950年,哈力克所在的這個英雄連隊參加了一次戰斗,面對7倍于我的敵人,該連官兵以鋼鐵般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氣概,血戰40個晝夜,141名參戰官兵中,有38名壯烈犧牲,成為人們敬仰的烈士,長眠在天山腳下。連隊被當時的西北軍區以及第一野戰軍授予“鋼鐵英雄連”榮譽稱號。 哈力克是班里唯一一個少數民族戰士,但全班戰友不分民族,和諧相處,共同的使命讓他們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愛兄弟情。在部隊這所大學校里,哈力克經受了鍛煉,經受了考驗,無論軍事技能和思想素質都得到了全面提高,并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。 退伍回鄉后,哈力克退伍不褪色,始終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,在維護民族團結上,他立場堅定。什么事能干,什么事不能干,怎么干對民族團結有利,怎么干會破壞民族團結,他內心有桿秤。 哈力克常說:“人和人相處,不要刻意地去劃分民族界限,只要有愛就能夠心連心、就是一家人。這族那族,我們都是中華民族。” 每當周邊地區發生暴力恐怖事件,哈力克都要走村入戶幫助村民辨明是非,解開心結;每逢村里開展集體活動,他都要宣傳維護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。曾多次被村、社區表彰為“優秀共產黨員”。2012年,哈力克被托克遜縣和夏鄉表彰為“民族團結先進個人”。 |
- 上一篇:
-
“我推薦、我評議身邊好人”活動中國好人榜
已是第一篇
-
“我推薦、我評議身邊好人”活動中國好人榜
- 下一篇:
-
漢族軍官和他的維族家庭
已是最后一篇
-
漢族軍官和他的維族家庭